“邻家大姐”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记上海民办高校系统优秀辅导员、我院青年辅导员王欢老师

发布时间:2012-12-26动态浏览次数:111

“邻家大姐”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记上海民办高校系统优秀辅导员、我院青年辅导员王欢老师

 

“辅导员的工作是一阵子的,但对学生的影响是一辈子的。”——王欢老师工作语录

 

王欢老师于2008年9月进入学院工作,现任2011级工商企业管理和国际邮轮乘务班辅导员、2011级年级组长。在辅导员岗位上她已工作了四年,她所带的108名学生中1人获得上海市奖学金,8人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20人获得校级奖学金,10人获得院级星星奖,培养发展学生党员5人。她带领学生参加过多次公益活动,如世博志愿者、F1志愿者和上海旅游节志愿者,学生认真的态度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受到了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三年中,她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勤勉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成为一名深受学生欢迎的辅导员。今年6月,王欢老师被上海市民办高校党工委授予“上海民办高校系统优秀辅导员”荣誉称号。

 

一声“欢姐” 一份寄托

 

“我们都叫她‘欢姐’,我们有什么不开心的,她就会像邻家大姐姐一样,关心我们,开导我们。”班上同学叶斯这样说道。这群顽皮的90后口里所唤道“欢姐”正是我院2011级工商企业管理和国际邮轮乘务班辅导员王欢老师。

常人看来,老师都是非常严肃的形象,而王欢老师在她同学眼中竟成了一个邻家大姐姐,这或许与她清新的形象有关。她戴一副黑框眼镜,留一头短发,青涩的笑容常挂在脸上,乍一看你很难在人群中一眼认出她是一名老师。

90后的学生思维相当活跃,平常“欢姐”会与同学们敞开心扉,谈学习、谈生活、谈未来。老师能放下身段,深入到学生中去,学生自然会把自己“托付”给老师,会真诚的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和鼓励。“欢姐”不是一句简单的称呼,而是学生们和老师亲近、对老师信任的心声。

“欢姐”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先做人、再做事,让他们认识到树立正确的理念、培养自身的综合能力比学习知识更重要。工作中,她努力培养学生骨干力量,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提升。从新生入校开始观察、选拔、培养,组建一支强有力的学生干部队伍,培养他们的工作能力,使他们迅速成长。

 

用“行动”和学生走在一起

 

“欢姐”是朋友型辅导员,这种辅导员的优势是她知道学生们想的是什么,需要得到的帮助是什么。大一开学,外地的孩子初到上海还不太习惯,“欢姐”就带领同学们熟悉上海,在双休日她依次带同学们去了上海古镇、外滩、佘山国家森林公园,感受上海的人文气息。

2012年3月5日学雷锋日,“欢姐”组织班级学生去罗店敬老院慰问参观,让学生发扬雷锋精神,心中时刻有爱。今年3月她又组织学生去美兰湖放生,让一条条小生命回归大自然。在生活中不断进行爱的渗透,时刻注重培养学生爱的能力,让他们懂得珍惜与感恩。在我校的易班网站建设中,她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并动员学生发帖留言,现在注册率达到百分之九十,活跃度在逐渐上升。在2012年“五四”青年节在学院“弘扬五四精神,树立社会责任意识”纪念建团90周年暨青年师生加入中华骨髓库活动中,她带头报名成为了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给青年师生树立了榜样,为社会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

关怀不是一句口号,爱护不是所谓说辞,为了和学生们真正走在一起,了解他们,“欢姐”选择用实际行动和同学们走在一起,从而真正走近他们,走进他们的生活。

 

路不好走 “喜欢”是最大的鼓励

 

至今,“欢姐”已经担任辅导员工作四年了。四年只是一个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现在一些问题依然困扰学院各位辅导员,也困扰着她,她说:“学生旷课,这个问题很棘手,而且会形成连锁反应,一个毒瘤会蔓延到更多的同学。”“有时候会厌倦,因为学生工作太过于纷繁复杂,大事不犯,小事不断,时间长了会觉得很乏味,没有成就感。”但是这些小情绪在与学生们的相处中,渐渐消失了。

课余时间,“欢姐”深入寝室,融入学生的生活,了解他们的生活动态。她还经常通过各种现代通讯工具和网络平台(QQ、飞信、易班)与他们沟通交流,解决同学间的一些摩擦,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对一些思想不积极的同学,她会经常与他们谈心,树立他们的自信心。遇到棘手的问题时,主动与他们家长联系,反映学生的在校情况,希望得到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学生工作。有位成绩很差的同学,经常不来上课,多次谈心效果仍然不是很明显,上课主动性很差,在与家长的多次沟通和配合下,他终于决心痛改前非,认真学习,成绩明显上升并获得了院星星奖学金。

在与学生交流中,“欢姐”的相处“秘诀”就是选择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去体谅他们,每当取得成功后,心里产生的欣慰感会冲散所有不快,因为就像她说的:“我希望他们喜欢我,把我当朋友。”这或许就是“欢姐”最真挚的希望吧!

(本报记者 龚亮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