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理论教育

发布作者:发布时间:2019-10-17

4. 规划、部署和积极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和“三圈三全十育人”工作,有制度、资源保证。 

学校注重聚焦“中圈”育人体制建设,构建“十育人”工作体系,实现全过程育人。“十育人”体系中,我校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加入学生综合素养德育学分,从制度上保障实践育人和文化育人;学校注重官网、官方微信公众号、各二级学院各部门微信公众号、易班等网络平台的建设,对网络内容进行政治审核,确保主流思想的宣传到位;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建设校、院、班、室四级心理健康教育网,做好心理育人;全面落实资助政策,将“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相结合,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资困、励志、发展”三位一体的人文资助育人体系,做好资助育人。

学校党委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自2017年以来,每年在全校开展申报2019年《上海震旦职业学院全程常态化思想政治3D教育创新项目》项目活动,截至2019年共有48个项目获得立项,完成项目28项,发表有关课程思政方面的论文11篇。2019年党委召开落实《3D方案》课程思政交流会,祝华东等6名教师上台交流各自在课程思政方面的实践和研究经验。

2019年学校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纳入教学计划中,成为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教材2018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形势与政策》最新内容,都是教学的重点。

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核心,以“三五学雷锋”、清明祭扫、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重大时间节点为契机,引进“歌声与信仰—从国际歌到国歌、吹响新长征的号角”等系列音乐主题团课,对4000余名在校青年学生进行理想道德教育、信念信仰教育、时事政治教育, 线上、线下广泛开展“青年大学习”主题教育活动。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校团委组织了系列活动:“青春致五四”抖音手势舞征集活动、“青春寻五四”红色教育基地寻访、“青春赞五四”五四红歌会、“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主题活动和1场特别主题团日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不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同时,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以学生社团为载体,丰富“三进”工作和“三圈三全十育人”工作。

 


5.规范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思政课得到重点建设,教学改革有显著成果。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符合《上海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规范(2019年版)》。学校和院(系)主要领导每学期上思政课不少于一次。

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18年9月挂牌成立,从原来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扩展而来,是直属学校领导独立设置的二级教学机构,实行院长负责制。学院建设正在对照《上海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规范(2019年版)》进行内涵建设和完善。主要承担全院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统一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相关工作。

马克思主义学院现有教师23人。其中,专任教师9人,校内兼任教师14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3人。兼任教师有副教授1人,讲师2人,助教7人。研究生或以上学历教师占总数的95%。我院思政课教师年龄比例合理,老中青结合,都是共产党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较强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发展潜力,形成了一支政治坚定、基础扎实、结构合理、团结奋进、爱岗敬业的教学科研团队。

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和应用性人才培养方案,全面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新课程方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

目前,为响应学院提出的“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新修订教学计划,创新教学方法和实践特色,正在逐渐形成特有的教学模式。同时,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必要补充,是我院思政教学改革的特色。

为适应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出现的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逐步完善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按照教育部有关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的要求,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为基础,进一步提高质量、办出水平,在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推进理论研究、加强理论教育、深化理论宣传等方面取得成效,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经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提议、全体思政教师开会讨论,拟在思政部原有下属机构的基础上,增加两个下属机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室”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分别暂由范人伟和鲁学军担任主任。原来的“思政教研室”仍保存,主任是倪芳。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室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其成果表现为公开发表有质量有影响的学术论文,并尽量多的承担上海市教委、教育科学院的科研项目,为教学实践打下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主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并如何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上,从而确实改进德育教育效果等问题。思政教研室主要是研究思政课堂教学方法和拓展教学内容等问题。


6.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改革,拓展“中国系列”课程,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有条件的高校重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科。

目前,马克思主义学院下设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室,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形势与政策》3门必修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导读》作为“中国系列”课程的一部分已经列为全校公开的选修课程。下一步我们将增加两个下属机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室”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

学校高度重视课程思政试点工作,建立健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紧密配合的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全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特点,以综合素养课程为载体,改革大一必修课形势政策课,增强学生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改革大一通识必修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强化政治方向和思想引领,凸显综合素养课程的价值引导功能,提高学生思想品德水平、人文素养、认知能力。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修订专业课程人才培养目标,完善教学大纲,健全课堂教学管理和课程设置管理制度,形成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规范。  

 

7.定期开展干部师生思想动态调研或意识形态动向分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有效性。

2019年3月,我校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高校师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中被抽中为上海市样本单位,参与了此次全国范围的调查,同时又作为上海调研的对象参加了上海高校师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工作。本次调查,我校共组织学生275人、教师18人参与全国版问卷调查,学生233人、教师24人参加上海版版问卷调查,对学生7人、教师2人进行了访谈,组织了3场共28人学生座谈和8人的教师座谈。在调查基础上撰写了我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报告”2篇和“教师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报告”2篇。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发现了在我校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学生中存在的一些不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和认知程度不够,我校学生社团类型较单一等,并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和建议,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8.规范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论坛、研讨会、讲座、印刷出版、广播电视、原版外文教材引进和使用的审核管理制度,把握意识形态阵地的正确思想舆论导向。 

学校党委始终把“意识形态”主体责任放在思想政治工作首位,重视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把握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制定有《关于举行形势报告会和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管理办法》《关于抵制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的办法》《上海震旦职业学院新媒体管理办法》《上海震旦职业学院通讯员管理办法》《上海震旦职业学院信息发布审查登记和备份管理办法》《上海震旦职业学院宣传部新闻选编办法》等制度。目前正在筹建“震旦职业学院融媒体中心”,进一步规范管理学校的意识形态阵地。

2019年7号党委教师工作部《关于认真学习贯彻教育部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文件的通知》的通知.docx上海震旦职业学院2017年教师思想政治状况调研报告.docx上海震旦职业学院开展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情况报告.docx2019年22号关于申报3D课题的通知(有文件头版).docx2019年29号关于表彰课程思政优秀论文与教材的决定.docx2019年30号关于批准3D课题的通知(有文件头版).docx18号  关于下发《上海震旦职业学院思想政治教育3D实施方案》的通知.docx附件1:上海震旦职业学院全程常态化思想政治教育领导体系.docx附件2:上海震旦职业学院全程常态化思想政治3D教育创新项目申报书.docx上海震旦职业学院思想政治教育3D实施方案.docx以效度为目标的3D思想政治教育改革(震旦学院).docx马院机构设置申请.docx毛概教学大纲(2019修订版).doc上海震旦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方案.docx思修教学大纲(2018修订版).doc形势与政策教学大纲.doc中国系列思政选修课.docx


上海震旦职业学院文明在线版权所有©2017  备案号:沪ICP备120280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