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电影与人文学院召开短剧创作与产教融合专题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5-10-22动态浏览次数:10

为推动教学实践与市场需求深度对接,1021日下午,东方电影与人文学院聚焦短剧创作、IP开发及产教融合的战略规划与合作路径召开专题研讨会。著名编剧刘子义、河南省微电影家协会秘书长赵琳、东方电影与人文学院院长郁康淳副院长祝华东及相关专业主任、骨干教师出席了研讨会。


郁康淳院长在发言中指出,当前中国短剧市场规模预计超千亿,郑州“短剧之城”的产业集聚效应显著,但市场仍面临精品稀缺、专业人才缺口大等问题,这为学院提供了发展机遇。他围绕三大核心任务展开规划:一是对接产业需求。拟与河南省微电影家协会建立战略合作,每学期合作孵化若干精品短剧项目,将学院专业能力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二是打造特色IP。一方面,依托罗店镇淞沪会战历史背景,开发 “罗店保卫战”系列作品,以精品短剧为先导,逐步拓展至剧集、电影,融入震旦学院历史元素,争取政府与文化基金支持;另一方面,借鉴上海咖啡文化与湖州安吉“深蓝咖啡”计划,打造《咖啡馆恋人》沉浸式表演等项目,构建“咖啡宇宙”IP 矩阵,实现多形态开发与多场域巡演。三是创新教学模式。推行“剧组化”项目制管理,让学生深度参与实践;培育师生“创意资产”,探索经纪模式;引入全球行业资源,举办讲座与工作坊,提升师生专业视野。

河南省微电影家协会秘书长赵琳介绍了河南短剧产业现状。她建议东方电影与人文学院深耕精品短剧研发,与市场快消模式形成差异化竞争,并提议联合媒体策划主题活动,融入河南元素实现资源联动。

著名作家、编剧刘子义提出短剧“精品化、系列化、矩阵化”发展趋势,认为学院具备打造“短剧漫威宇宙”的优势,要坚持原创剧本,总结 “爽点手册” 提升创作效率。针对具体项目,他建议“咖啡”IP以上海百年咖啡史为脉络,构建跨时代故事矩阵;“罗店抗战”项目采用高强度叙事,聚焦小人物命运,打造短剧中的“八佰”。

与会者围绕影视教学、产教融合等议题深入探讨,并最终达成多项共识:明确学院短剧发展走“精品化、系列化、品牌化、矩阵化”路径;启动“罗店抗战”“咖啡”两大主题项目的初步策划;将组织专题会议优化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适配产教融合需求;持续引进国内外优质行业资源,赋能学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