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7日,由上海市终身教育研究会民办教育专业委员会与上海震旦职业学院联合主办的上海民办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体艺楼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本次研讨会是上海市社联2025年度“学会学术活动月”的核心项目之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会议围绕《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关键要素评估国家基本框架》及上海市试行指标体系,回应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民办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关切。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督导室副主任赵丽霞,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会管理处调研员卢红青,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原书记、校长杨秀英,上海中华职业技术学院校长陈锡宝,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上海市高职高专经济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姚大伟,上海市终身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成人教育协会副会长、震旦教育集团董事长张沈,震旦教育创始人、震旦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震旦教育集团管委会主任张惠莉,上海震旦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吴松,上海震旦职业学院副校长王纯玉,以及来自上海市终身教育研究会、成人教育协会、民办教育协会的会员代表和各民办高校的分管校领导、教务处负责人共同参加了研讨会。会议由王纯玉副校长主持。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会管理处调研员卢红青致辞。她向百忙中出席的各位嘉宾、专家学者致以诚挚问候与感谢。同时介绍了上海社联的发展背景与下属 173 家学术性社会组织的规模,以及近20年“学会学术活动月”的丰硕成果。肯定了市终身教育研究会的优异工作,并表示将一如既往做好学术服务工作。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督导室副主任赵丽霞作《上海高等职业教育评估的实践探索》的主旨报告,深度解读《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关键要素评估国家基本框架》的政策意图与核心要义。她指出,在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高职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其办学质量至关重要。通过明确评估标准,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补齐办学短板、强化内涵建设,解决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等问题,促使高职教育向精细化、规范化转型,从而达到以评定向、以评促建、以评促强的效果。

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上海市高职高专经济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姚大伟以《锚定质量,深化产教融合》为主题,提出民办高职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优化专业结构、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标杆院校引领及职教品牌建设等。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原校长、上海市教育评估协会副会长杨秀英聚焦民办高职内涵建设,解读了职业教育评估的核心指标与核心要素,强调民办高职要以特色立校、以服务上海发展为核心,通过产教融合与精准育人,为教育强国建设注入高职动能。

上海震旦职业学院教务处处长、教育部教育学科评审专家王立科围绕AI与HI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分析了重教轻学、标准脱节、评价断裂等现存问题,并提出双端协同、岗位导向、改进教学等解决思路。

在座谈交流环节,上海震旦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吴松指出,当前民办高职教育正处于内涵提质、特色发展的关键阶段,评估体系的落地实施既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新的课题。今天的政策深度解读、专家智慧碰撞,能够精准破解评估指标与民办高职实际结合的难点堵点,为上海民办高职教育的内涵建设注入了学术动能、提供了实践策略。

上海市终身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成人教育协会副会长、震旦教育集团董事长张沈作总结讲话。她对各位领导、专家和同仁的倾情参与与智慧贡献表达了最诚挚的感谢。她表示,本次研讨会不仅是一场智慧的碰撞,更是一次共识的升华、一次力量的汇聚,为民办高职教育的发展注入了强劲信心。震旦职业学院将把评估备战工作深度嵌入“十五五”发展各年度核心任务,形成“对标筑基、冲刺优化、大考展示、整改深化、升华引领”的螺旋式上升工作部署,确保评估成为学校提质增效的核心催化剂,助力学校高质量特色发展,为上海职业教育贡献震旦力量。

此次研讨会以评估指标为牵引,聚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关键议题,共同探讨评估要求与院校实际的适配路径,分享了可落地的建设经验与创新思路,破解了民办院校在资源整合、特色发展等方面的差异化发展难题,通过以评促建、以评促改,推动评估指标转化为 “内涵提质”具体行动,助力院校补短板、强弱项,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与核心竞争力。同时,活动为同类院校搭建了经验交流与资源共享的平台,推动形成政策解读、实践探索、资源共享的行业生态,为民办高职领域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